如何开展培训工作
发布日期:2015-07-27浏览:1626
一、如何开展培训工作
上周六受张坚老师邀请,给精益专家们分享互动技巧。课后提问:互动技巧如何用更有效?我沉思了下,笑着回答,有三点:
1、互动意识。让学员快乐比让学员学到内容更重要。内容再出彩,整场无互动,氛围易沉闷。所以才有破冰“应点化”。讲师有意识地互动,打开学员心扉,促进行动学习。
2、主题相关。互动不是目的,仅是手段。互动为目标服务,为内容服务,为训练服务。否则学员听得云里雾里,不知所云。
3、区别对待。受训对象按层级分,基层、中层、高层。基层多用游戏互动,氛围一下子热起来。中高层未必适用。国企、外企、民企也是需要注意,避免雷区。灵活坚持,坚持灵活。
(范一智补充:基层活动抓气氛,开心;中层资讯抓感觉,开眼;高层问题抓心态、开窍。互动三动:身体、情绪、思想)
二、警惕思维定势,捷径未必省时!昨日参加培友聚会,出门前查百度,有两条路线,一条绕圈子路线熟,另一条最短路线比较陌生,我选择走捷径。准时出门却迟到半个小时,原因最短条路线车出了状况。回来总结三点感悟:
1、系统思考。出门只考虑路线,而且思维有定势:最短距离耗时最少。如果路上用时比作系统的话,没考虑到全部变量。比如:车的因素、道路状况、天气环境等。
2、风险控制。如果提前半小时出门,迟到是否可以规避呢?
3、备用方案。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而不备。A路线不行,B路线、C路线、D路线可供选择。果然,回家时又发现两个路线。发散收敛,灵活机动。
三、做培训有颗忘我的心。上周给杭州某银行做内训师选拔,90位候选人从30多家支行推优出来,再挑选出30位内训师。每位候选人综合素质不错,作为评委很难取舍。慎重起见,对每位候选人感性语言,理性逻辑,临场应变等方面打分,择优录取。临近尾声,名单里又突然增加了一位,他表现一般,正准备给他待定,有位评委好奇地问道:原本名单没有你,是什么原因又参加此次选拔?他停顿了下,说道:喜欢培训。不仅喜欢站在台上的感觉,更想分享知识的价值。如果培训占用大量精力,且没有补贴,你会继续做吗?评委追问道。他继续回答道:会!分享的时候非常专注,忘记自己的存在。说的同时,从眼神里流露出向往和喜悦!那刻,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“Yes”!
四、最近和精益专家张坚老师探讨:如何让理性之人变得感性一些?我想从三方面入手:
1、心态。他(理性层面)愿意不愿意尝试改变。当一个人想改变,做事才有意义。
2、方法。有意愿方法才有意义。一找教练,通过对话、探寻、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。二找明师。明白的老师,立马找到问题关键所在。
3、行动。结果不是想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每天进步一点点,没有干不成的事情。
五、瓶颈表象,理念本质。一次培友聚会,有讲师提到瓶颈。感觉上课没有以往激情,像复读机一样,一样的开场,一样的内容,一样的练习,甚至最后结尾话语也是一样。每次上课除了重复还是重复。而前天偶遇一位老师,为人热情,闲聊中得知每次培训前会根据学员情况重新备课,内容不同,训练不同,获得学员好评!难能可贵的是,作为资深讲师,每月坚持抽时间听课,将新内容、新元素注入课程中。从这件事得到启发:一堂好课程,内容迭代,技术更新,一位好讲师,理念建构,与时俱进!
上周六受张坚老师邀请,给精益专家们分享互动技巧。课后提问:互动技巧如何用更有效?我沉思了下,笑着回答,有三点:
1、互动意识。让学员快乐比让学员学到内容更重要。内容再出彩,整场无互动,氛围易沉闷。所以才有破冰“应点化”。讲师有意识地互动,打开学员心扉,促进行动学习。
2、主题相关。互动不是目的,仅是手段。互动为目标服务,为内容服务,为训练服务。否则学员听得云里雾里,不知所云。
3、区别对待。受训对象按层级分,基层、中层、高层。基层多用游戏互动,氛围一下子热起来。中高层未必适用。国企、外企、民企也是需要注意,避免雷区。灵活坚持,坚持灵活。
(范一智补充:基层活动抓气氛,开心;中层资讯抓感觉,开眼;高层问题抓心态、开窍。互动三动:身体、情绪、思想)
二、警惕思维定势,捷径未必省时!昨日参加培友聚会,出门前查百度,有两条路线,一条绕圈子路线熟,另一条最短路线比较陌生,我选择走捷径。准时出门却迟到半个小时,原因最短条路线车出了状况。回来总结三点感悟:
1、系统思考。出门只考虑路线,而且思维有定势:最短距离耗时最少。如果路上用时比作系统的话,没考虑到全部变量。比如:车的因素、道路状况、天气环境等。
2、风险控制。如果提前半小时出门,迟到是否可以规避呢?
3、备用方案。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而不备。A路线不行,B路线、C路线、D路线可供选择。果然,回家时又发现两个路线。发散收敛,灵活机动。
三、做培训有颗忘我的心。上周给杭州某银行做内训师选拔,90位候选人从30多家支行推优出来,再挑选出30位内训师。每位候选人综合素质不错,作为评委很难取舍。慎重起见,对每位候选人感性语言,理性逻辑,临场应变等方面打分,择优录取。临近尾声,名单里又突然增加了一位,他表现一般,正准备给他待定,有位评委好奇地问道:原本名单没有你,是什么原因又参加此次选拔?他停顿了下,说道:喜欢培训。不仅喜欢站在台上的感觉,更想分享知识的价值。如果培训占用大量精力,且没有补贴,你会继续做吗?评委追问道。他继续回答道:会!分享的时候非常专注,忘记自己的存在。说的同时,从眼神里流露出向往和喜悦!那刻,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“Yes”!
四、最近和精益专家张坚老师探讨:如何让理性之人变得感性一些?我想从三方面入手:
1、心态。他(理性层面)愿意不愿意尝试改变。当一个人想改变,做事才有意义。
2、方法。有意愿方法才有意义。一找教练,通过对话、探寻、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。二找明师。明白的老师,立马找到问题关键所在。
3、行动。结果不是想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每天进步一点点,没有干不成的事情。
五、瓶颈表象,理念本质。一次培友聚会,有讲师提到瓶颈。感觉上课没有以往激情,像复读机一样,一样的开场,一样的内容,一样的练习,甚至最后结尾话语也是一样。每次上课除了重复还是重复。而前天偶遇一位老师,为人热情,闲聊中得知每次培训前会根据学员情况重新备课,内容不同,训练不同,获得学员好评!难能可贵的是,作为资深讲师,每月坚持抽时间听课,将新内容、新元素注入课程中。从这件事得到启发:一堂好课程,内容迭代,技术更新,一位好讲师,理念建构,与时俱进!